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NEWS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澳门威尼克斯人陈聪:本轮港股的行情可持续吗?

发布时间: 2025-02-22 次浏览

  澳门威尼克斯人陈聪:本轮港股的行情可持续吗?DeepSeek-R1大模型发布以来,近期的行情对许多投资者来说都颇为振奋。截至上周五,恒生科技指数近1月涨幅30.89%,2月18日再次收涨突破5600点,创近3年新高。港股回温如此迅速,这波行情可持续吗?国产AI的爆发,对港股投资意味着什么?现在的港股,值得入市吗?后市有哪些投资机会与风险?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高股息的国央企、商业模式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很多高增长的新消费以及科技公司,选择了在港股上市,可能未来的机器人公司,也会考虑港股上市。所以说,港股资产池的质量是非常好的。

  ●AI很可能是未来五年到十年里面主要的核心资产。我们能够在投资上做的把握,是要找到一些短期不会证伪的AI标的。最简单的投资策略,就是去买这些我们认为从逻辑上跟AI相关性最强的公司,从这个角度,投港股的这些公司应该是挺合理的选择。

  ●随着内资在港股的比例里面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港股的市场的属性,港股可能会慢慢从纯离岸市场,变成了一个半离岸市场;作为内资和外资很好的中间地带,同时风险也相对可控,港股这个市场我认为一定会长期持续发挥它的价值。

  ●如果AI的行情能够持续,或者说经济基本面有一定的复苏或企稳的迹象,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外资流动性流入,尤其是中东、欧洲那些相对地缘上比较中立的区域,我觉得这可能是下一阶段港股能够有好的估值修复的动力之一。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布局港股相对好的时机。但是如果普通投资者要入市,节奏还是要偏谨慎,比如通过定投而不是一把All in,因为现在市场波动是比较大的。

  陈聪:首先这波行情大家其实可以看到它的特点是涨得比较急,尤其部分万亿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一天可以涨将近6%-8%。这背后的直接动因是因为从2024年底开始,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都是有所欠配的。所以当市场趋势发生反转的时候,它的短期动量会比大家的预期强很多,这种动量也会进一步强化大家去补这一部分仓位的动机,所以在短期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显的正循环。我觉得这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其次,恒生科技指数如果看它的成分也比较有意思,恒生科技里面主要包括我们所认知的互联网,一部分的科技硬件以及相当多的新能源车相关的标的,不管是新势力也好,还是像这些传统龙头的汽车公司,都在这个指数里面,这个可能是跟大家的直觉反应不太一样的地方。今年这是两个行业的行情产生了共振,因为新能源车在今年的政策预期和销量支撑的情况下也是表现非常亮眼的一个板块。所以恒生科技最近是同时受益于这几个因素。

  陈聪:从流动性的角度,我感觉内资前期有一定程度加仓,最近因为港股涨得比较急,内资我感觉整体是一个流入流出相对均衡的状态。边际上的增量资金确实可能有一部分是来自外资。不过,现在加仓的外资从整体体量来讲还是比较零星的动作。我们最近也跟一些外资投行做了一轮交流,他们的反馈是大部分的外资,尤其是美国的资金,其实现在还是处于一个偏观望的状态。接下来如果AI的行情能够持续,或者说我们的经济基本面有一定的复苏或企稳的迹象,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外资流动性流入,尤其是中东、欧洲那些相对地缘上比较中立的区域,他们的资金确实是在观望过程中的,我觉得这可能是下一阶段港股能够有好的估值修复的核心动力之一。

  聊到估值,前几年大家都觉得港股有点全球的“估值洼地”,之前一次采访时您也说港股更像一个“估值馅饼”,而不是“估值陷阱”。站在2025年,您怎么看待现在的港股估值?这样的上涨行情是不是可持续的?

  现在看起来,整个港股的估值应该说从一个相对被低估的偏极值的区间,回归到了中性均衡,甚至是中性均衡还偏下一些的区间。

  所以我的观点是,现在港股的估值不论横向对比美股、还是对比A股还是不贵的,“港股是估值洼地”这个话我觉得依然是成立的,只是说它可能没有原本这么低了。所以基于这个判断,我觉得港股还是可以持续期待的,但节奏上也不要预期能够一直陡峭地往上蹿,在这个位置,我们中期还是继续看好港股的。

  近期DeepSeek-R1大模型的发布,显然是一个这波AH上涨的爆点,您怎么看待DeepSeek这件事情?这真的意味着国产AI的大爆发吗?

  港股区别于A股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是它里面资产的类型实际上和A股并不同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有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也有创新药企、商业模式创新的消费型的公司,有很多质量比较高的公司都在港股有上市。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相对来说港股的融资市场更加开放。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高股息的国央企,很多高增长的新消费以及科技公司,选择了在港股上市,可能未来的机器人公司,也会考虑港股上市。所以说,港股资产池的质量是非常好的。

  另一方面,外资参与比较多的一级市场的标的,不管是在港股单独上市,还是在A股和港股两地上市,港股往往是他们退出途径里面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些外资的审美标准,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我们预筛这些公司的资质。因为外资投资这些公司,通常是看中了他们技术的创新或商业模式的创新,有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优点,他们才会在目前的地缘环境下依然投中国的资产。所以我觉得整个港股池子相对确实是比较OK的。

  再回到AI的话题上, AI确实是“引爆”了港股,最直接影响的就是AI业务对标DeepSeek的互联网个股,再是大家会发现平台型的云业务公司,不管是互联网的云业务,还是运营商的云业务,其实有很多也能在港股买到。再接下来扩散到一些AI应用类的,包括这几天涨的比较好的一些偏互联网健康、B端技术服务这些垂类的公司。

  如果这些优秀的公司跑出来了,我们有机会在上面赚到一个比较大的投资收益。如果这些公司短期还看不到特别明显的AI落地,但长期的AI产业逻辑还在,也可能享受到市场β带来的这种估值的提升。

  从最简单的投资策略上来说,就是去买这些我们认为从逻辑上跟AI相关性最强的公司,从这个角度,投港股的这些公司应该是一个挺合理的选择。

  陈聪:这个相对比较细,因为每个人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分歧的,稍微展开说一下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我们以1-2年维度去看这个事情,今年的AI,挺像是去年的人形机器人,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在港股,这个事情的热度首先是起来了,但是真的从上市公司的层面要看落地,不管是财报也好还是实际的产品落地,实际上我感觉今年可能还是看不到的。但是今年看不到不代表这些公司没有在准备产品。今年的AI也是这个情况。今年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落地的产品还是围绕着DeepSeek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每一家公司都在做DeepSeek的接口,包括很多互联网大厂也做DeepSeek的接口。DeepSeek和之前的各类AI大模型已经能够带来第一众认知的改变。不管是过去投资的人,还是不投资的人,我相信到了今年,大家已经知道AI这个东西未来会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但是,从我们真的能够在C端看到的、目前已经推出的各类AI大模型产品来看,我自己感觉现在这些大公司是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但是AI一定是处于大家投入了最核心的力量去攻坚的过程中。所以,我们可以期待明年大家可以在市场上看到,或者生活里面感受到AI实实在在带来的变化。

  哪些公司可能是我们觉得现在投资胜率会更高的?我自己感觉,如果放在1-2年维度,我相对来说更倾向于投AI应用的公司,因为应用的公司是0-1的过程,你只要看到这些公司把AI端的这些应用推出到市场,并且有一定的正面反馈,这个从股票的角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向的催化。反而是算力链的公司,不管是国产的还是海外的,我感觉现在都是到了一个大家要验证它相对偏中期结果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比如说像A股光模块这边,尽管这些公司也时不时会给你一些比较好的单日涨幅,但是这些公司的波动在明显增大,而且对正向的刺激所给到的正反馈也在渐渐削弱,很难形成一波适合机构参与获利、连续上涨的行情。所以我感觉算力这一块尽管我自己也配了一些比较核心的标的,但是整体对算力的投资配置会要少于应用侧,我自己感觉应用侧现在应该是更值得期待的机会。

  陈聪:首先我们要分时间维度看,如果我们看今年年内,我觉得AI的刺激对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可能除了过去打上AI标签的少数公司外,都是一个增量,至少上是边际利好,尚未发现特别的利空。因为我不觉得2025年年内能够有一款AI产品是实实在在的在C端能够靠自己落地,并且完全主导这个市场,把其他公司都证伪的。DeepSeek可以说它在C端已经落地了,但是它的落地是通过整个完整的生态,包括各个互联网大厂、第三方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实现了AI的萌芽。但是你看单一公司的AI产品,尽管可能花了非常多的精力、资源去买量,实际最后看到的是并没有太多水花,这就说明现在的AI生态还是在成长期,今年不会有一个通吃的赢家,桌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这就带来我们对互联网板块进行投资,在短期内有更大的正向想象的空间。

  但是到了明年或后年,当真正有AI产品陆续落地并且在C端分出优劣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非常谨慎。因为互联网过去的核心价值它是一个流量的平台,相当于它所有的线上流量在它的平台里面都进行了一定的价值截取,很多互联网平台都是做这个生意。未来如果AI真的是通过一个agent的形式,形成了一个新的流量闭环,一定程度上会分流,甚至可能颠覆了原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那个时候这些公司会关心“我的社交生态是不是要被攻陷了,我平台电商的逻辑是不是要被攻陷了”,包括任何的垂类,比如电影票务、线上医疗等等会不会都有可能被AI给截取流量?这个时候就要非常谨慎地去判断。我自己感觉互联网板块的AI应用现在还是在观察的窗口。理想中,我们当然希望能够足够的聪明和努力,能够选择出能够在明年或者后年能够胜出的公司,但这是一个概率事件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在这一块的研究投入也会加大很多。

  这个改变挺明显的,相较于2020年的时候当时有人在喊“南下要夺取定价权”,我感觉现在是明显有不同的。一方面,内地投资者边际上在整个港股持仓的比例是足够高,高到它已经逐渐变成内资的存量市场了。近年很多的机构投资者也在更加积极地参与港股投资,无论是纯港股基金,或者像我们这种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还是很多新的权益基金现在基本上都可以通过港股通机制投资港股,这已经是一个常态了。

  未来很有可能随着机构化的提升和新产品能够投资港股的比例提升,以及不断有新投资者开通50万港股通的投资门槛,我们可以看到内资在港股的比例里面占比提升,一定程度上会改变港股的市场的属性,

  另外港场的定价审美一定程度上越来越像A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纯成长类的标的,在纯外资的体系里面不太可能是现在的股价,但是因为内资对于高成长性的看重,所以这些公司有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在较高的估值体系里面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也证明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港场上的一部分定价权是内资所能控制的。

  随着内资在港场的定价权越来越大。您觉得港股现在作为一个境外市场,或者您说的说半离岸市场,您觉得它的价值在哪里?相较于A股有什么独特的价值?

  价值的方面从两个方面探讨,第一个是对监管的价值,第二个是对投资者的价值。首先,港场显然是一个很好的中间地带,是能够让外资相对自由进入、交易、偏市场化的环境,同时又隔离纯市场化带来的外部风险,这一块区域让外资相对能够放心投资,同时风险也可控。所以港股这个市场我认为一定会长期持续发挥它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说,港场能帮机构投资者规避不少交易上的风险,或操作上的负担;同时这个市场又有相对比较低的准入机制,有比较优质的公司持续不断地在上市,提供新鲜的血液。所以长期来看,在港股追求超额的投资收益,其实是一个合理的状态和期待。

  提到外资,刚才您也提到了目前更多外资开始观望港股的投资机会,最近也有挺多外资开始唱多中国,您觉得这个情况可持续吗?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您觉得有什么利好?

  我觉得这是可持续的,而且它是一个应该持续的事情。因为现在确实相对中国在国际上扮演的经济的角色,或者说从经济体量来说,外资在中国的配置是明显低配的。另外我自己感受某种程度上,美国现在从金融市场,或者货币的角度,可能有一定程度被高估的,而中国资产是一个仍然处于偏被低估的状态。

  在2024年四季报的时候,您共同管理的兴全沪港深两年持有混合基金也提到了会关注AI和商业模式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这对于我们这个产品的业绩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说展望后面的市场,您会关注港股的哪些投资机会?

  从2024四季报,投资者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大致的持仓方向。去年来说,上半年来讲,相对表现比较好的就是科技硬件,包括一些互联网个股,有部分股票已经从底部实现了比较好的收益。2025年开年到现在,我自己感觉组合里面的收益比较明显的包括一二月份的半导体的行情,包括新能源车、电车产业链,以及最近的互联网,这属于三波不同的行情,但也是持仓的比较主要的部分。所以基本上我认为,我们还是比较合理地抓住了这些应该要抓住的机会。不管是半导体的行情,人形机器人趋势下的自动驾驶的行情,还是最近的互联网,本质上他们的核心驱动力都是AI。所以,我们2025年也会持续关注AI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我自己在仓位上还是保持一定的灵活度。结构上,偏离也是有限的,我不是单一行业投资的选手,还是会保留均衡投资的想法,互联网板块的配置比例会相对高,但也不会有特别极致的操作。但是相对来说,如果市场真的像上周一样情绪这么好的时候,我可能会开始在我有限的仓位里面腾挪出一些加到那些β特别高的标的。其实这些股票通过对过去的回测,大概就能知道每个票的弹性如何,这个都是有一个数据严格的记录和证明的。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让投资组合变得更有进攻性,这可能也是我后续投资的一个方式。港股还有一类资产,长期被市场严重低估,或者无人问津的股票。这种票都是过去长期没有什么交易,但是最近我们看到它的流动性、活跃度在起来,就变成我们机构可参与的状态,而它的估值又非常便宜。这种时候我也会选择把它们作为一个补涨品种,去做适度的参与。

  首先抓到每一波机会是很困难的,或者在每一波机会里面投入相等的精力和热情是不太现实的。有些投资机会,我可能就要主观性的选择放一放,比如说新消费,如果换成2020年、2021年我可能更愿意参与这种机会,但这些股票现在的估值坦白说是需要每周去跟数据,对我来说,我就会觉得它的预期收益和我需要付出的精力可能不成正比。

  相对我可能会更愿意把时间放到AI、互联网、自动驾驶,包括人形机器人的研究。刚才AI和互联网已经展开很多,人形机器人方面我们公司层面最近都会组织一些调研,集中性地调研机器人公司。但是机器人坦白说它在A股的比例中更高,因为我们这只沪港深基金的配置比例要求,A股的每个配置比例对我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我会投入到我认为可能在中短期最有潜力的方向。

  接下来想请教一下关于风险和回撤的问题。因为港股从规则上来讲还是离岸市场,对地缘、汇率、资金可能敏感度可能都会比A股更高。您觉得后面市场会有哪些不确定性或者是一些风险?我们这个产品在投资操作上会怎么应对?

  从我做研究开始到管港股产品,其实汇率不是我们核心关注的一个方向。因为我们的资产在A股全都是人民币计价的,港股虽然是港币计价,但是因为你的底层资产,很多公司是人民币计价,相当于在财报中是人民币换算到港股,在算净值的时候又换回人民币。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说是偏汇率中性的状态,所以汇率风险相对可控。

  现在考虑的核心不确定性,一个是经济及相关的宏观政策,另一个是地缘的贸易风险。前者我们目前不太担心,如果经济整体数据比较平淡,今年对于政策刺激的依赖性可能会有所削弱。因为今年的上涨预期,更多的是通过科技进步,以及中国企业展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边际突破的能力所定价的。所以对于政策刺激,无论方式和内容,可能不会带来边际上的负面影响,或者只可能成为正向的改善。

  相对比较明显的风险,今年更多的可能是地缘因素的贸易风险。现在一部分人预期是,美国在经济承压的情况下,也可能会理性地选择处理和中国的贸易争端,可能以一个表面热闹,实际相对比较平稳的方式推进。但是因为个体决策的非完全理性因素,也可能会发生超出大家预期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在今年的配置方面,会对出口链这一部分做相对谨慎的判断,可能在低估的情况下,我会愿意参与,但是估值过高后,我对出口收入占比高的公司,我会更加谨慎参与,因为这种风险可能是不可预期的。

  现在有很多客户很关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您觉得目前是不是一个布局港股,尤其是布局港股科技板块的好时机?您对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建议?

  我认为现在是一个布局港股相对好的时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普通投资者要入市,还是要以一个偏谨慎的节奏,比如通过定投而不是一把All in,比如投资某个港股基金先投入一部分的仓位,剩下的仓位就按照每周定投,或者每月定投的方式慢慢入市,因为现在市场波动是比较大的。

  2024年,有人认为存在指数化投资的大趋势,最近也有投资者再次关注主动权益基金的优势,您觉得在投资港股科技板块的时候,投资者在选择被动的ETF或主动管理基金可以注意哪些因素?主动型的港股投资基金对比ETF有哪些优势?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ETF相对来说选基决策过程的确简单很多,操作也很便利。但是港股的这些ETF,尤其是恒生科技ETF,有的产品的跟踪误差是有点高的,这可能是因为如果要完美复制恒生科技指数,需要QDII额度,但是QDII的额度相对有限,对基金管理人来说也有一定的操作流程,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收益损耗。

  另一方面,主动管理基金在港场也有一定的优势。它的好处主要在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市场冲得很猛的时候,提前做一些个人的判断,比如说进行一定程度的盈利兑现,或者说进行一些风险控制的动作,所以可能在港场波动很大的时候,反而主动管理基金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可能是相对更好控制波动的存在。

  数据说明:兴全沪港深两年持有混合基金成立于2020年5月22日,业绩比较基准为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80%+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1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10%。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完整业绩及比较基准:-31.53%/-11.09%,近5年完整业绩及比较基准:2020(10.77%/5.54%),2021(-12.88%/-13.50%),2022(-24.25%/-7.85%),2023(-19.51%/-10.83%),2024(16.37%/18.52%)。历任基金经理变更情况:2020/05/22-2024/03/07林翠萍;2022/11/06至今,陈聪;2024/03/07至今,程奎皓。陈聪投研经历:历任历任美国银行美林证券(Bank of America Merill Lynch) 全球投资组合策略部 策略研究员、衍生品部 量化研究员,埃信华迈 (IHS Markit) 衍生品部产品经理,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兴全沪港深两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风险提示: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业绩承诺,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投资须谨慎。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本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本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组合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基金收益有波动风险。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

 
友情链接
中国·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 -Best Platform

扫一扫关注我们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
Copyright © 2012-2023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看电视剧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豫ICP备19016903号-1